返回首页

关于何(hé)罪(zuì)之(zhī)有(yǒu)这又是个什么梗?

时间:2025-09-1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芯聚势能,智启未来”为发展主轴,已初步形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配套的半导体全产业链生态圈,集聚上下游关联企业130余家,2024年产业规模276亿元。

  “自2012年落户池州经开区,十余年的时间,我们已实现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半导体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全流程生产布局。”安芯电子董事长汪良恩介绍说。

  晶圆制造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具有显着带动效应。在仅距离安芯电子500米的安徽先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正繁忙开展来自安芯电子的二极管芯片封装测试工作。这家企业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测试,池州经开区在引进这家企业、集齐“拼图”之后,不出园区,就可以将一颗硅片制成芯片产品。总经理吴育洪表示,公司是全国首家整体搬迁的企业,选择池州经开区正是看中这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同时因为成本降低了,产值和利润都得到了提升。

  目前,池州经开区已集聚华宇电子、铜冠铜箔、高芯众科、钜芯科技等36家半导体规上企业,形成以“分立器件+封装测试”为特色,覆盖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和智慧应用的全生态产业链。华迅科技存储芯片、丰芯半导体高端封测、金亿科半导体真空泵等一批项目也陆续落地投产,进一步夯实了区域半导体产业基础。

  “池州经开区的人才政策对我们公司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帮助很大,公司研发团队规模在不断扩大。”安徽高芯众科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王贝表示,池州经开区实施“政策—服务—产业”三维引才机制,通过给予高层次创业人才最高200万元奖励、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实施“产业顾问”制度等措施,吸引了多个半导体领域创新团队落户。

  同时,池州采取“外地研发+本地制造”模式,建立上海张江、松江、北京中关村科创飞地。投入1.7亿元,谋划建设“飞地-池州产业转化基地”项目,获中央预算内资金8000万元。目前,上海池州科创中心已入驻企业32家,落户亿元以上项目8个,北京中关村在孵企业12家。

  此外,池州经开区发挥中韩半导体产业园等平台优势,与韩中文化协会、日本徽商协会等15家机构紧密合作,累计举办“韩企池州行合作赢未来”创业投资交流会等活动40余场,“出海”招商20批次,引进外资项目30个、总投资109亿元。

  2024年,池州经开区聚焦半导体全产业链,瞄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力实施半导体首位产业招商攻坚行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了集聚效应,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半导体产业项目19个、占比超60%。

  池州经开区强化龙头招引,进一步招大引强,围绕功率器件、封装测试、新型显示等优势领域,利用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推动总投资12亿元车规级6英寸晶圆设计制造、总投资10亿元移动智能终端零部件智能制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加快布局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推动8英寸氮化镓晶圆制造项目签约落户。

  为进一步完善半导体产业链条,池州经开区精心绘制半导体产业招商地图,按图索骥开展延链补链工作。丰芯、海明微、先捷电子等一批项目完善半导体封测链,华迅科技、芯宇驰等项目补齐半导体存储链,正盛、中纳瑞达等项目延伸半导体材料链,鑫鹤光电、恒诚电子等项目拉长新型显示链。

  2024年9月,正盛半导体的引线框架制造项目签约落户池州经开区,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不低于1.5亿元,计划建设10条引线框架生产线,旨在进一步完善园区半导体产业链条。公司总经理钟俊东表示:“吸引正盛半导体扎根这片沃土的,是池州半导体产业的集聚成势,基本形成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这有利于我们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池州经开区正以半导体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芯”动能。随着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这座皖江之滨的“芯”高地必将在中国半导体产业版图上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丁玲)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