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全国工业百强县榜单排名跃升6位、位列滁州第1、蝉联全省第2,连续3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实现“五连优”……今年以来,天长坚决贯彻落实滁州市委、市政府“四个走在前列”工作要求,承压而上、克难奋进,延续了近年来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一切,与天长将“双招双引”作為经济工作第一抓手的努力密不可分。日前,人民网安徽频道走进滁州天长,深入探访这座活力之城如何以“双招双引”為引擎,驱动县域经济从“地理边界”迈向“发展高地”的精彩蜕变。
在位於安徽天长的安徽天康集团压力表5G智能车间,机械臂不断挥舞,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来回穿梭,电子屏上实时更新生產线各种数据,几乎看不见工人的身影。
“我们正积极转变生產方式,大力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以‘机器换人’‘数字管理’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天康集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华啟国说。
这个车间的变化,是天长制造业向智造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年来,这个长三角北翼的县级市通过政策引导、平台赋能、标杆示范等多维举措,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传统產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
天长的制造业升级,从一场发生在车间裡的“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开始。政府深知,要让传统工厂焕发新机,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精准引导是关键,2500万元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直指企业设备更新、平台建设等痛点。
效果立竿见影:今年前7个月,107个技改项目涌入48亿元投资,同比增长65.1%,增幅连续5个月位居滁州市各县(市、区)榜首。
资金是“引子”,平台则是“舞台”,天长构建了“区域+特色+企业”三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区域型的“天工云”平台如同基础设施,让企业“上云”变得轻鬆,目前312家规上企业接入,累计管理设备超6250台。
企业级的平台则深入解决个性化痛点,天康集团的“1+4+N”数字化体系(1个平台、4大应用、N个场景),实现了从智能仓储到远程运维的全流程智能化,其“天康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安徽省行业级重点平台,高精度测控装备5G工厂更是躋身工信部国家级名录。
标杆的力量不容忽视。安徽电缆、长荣光纤、天康集团这3家通过復核的“先进级”智能工厂,就是活生生的样板。它们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如天康压力表车间通过引入机器人和智能仓储大幅压缩生產周期﹔更传递了转型的信心,政策、平台、标杆“三箭齐发”,有效降低了门槛,加速了“生產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的进程。
仅2024年,天长就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03个,“天工云”平台也获省级重点认定,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4个、数字化车间13个、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
天长深諳此道,将构建强大创新生态视為驱动“智造”跃升的内核动力,其独创的“四题模式”(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题),是打通產学研用“最后一公裡”的利器。
其中,每年30余项校企合作项目落地生根,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超12亿元,海马特机器人是受益者之一。
其与滁州学院2021年度共同实施的“恶劣环境下多通道採集的智能无线通讯监测消防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在市财政45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下,将核心控制器成本从5万元/台骤降至1万元/台,年省成本超千万元。该项目不仅成功应用,还共建了“机器人联合研发中心”,闯入省双创大赛决赛,踏上上市征程。
不止於此,人才与平台,是创新生态的支柱。天长“双招双引”精准发力:南信大毛鹏教授团队等5家高精尖企业落户,中南大学张新民院士、德国皮特·萨赫逊院士分别与本地企业共建省院士工作站,多名“科技副总”為企业注入智慧。
而围绕“3+3”產业链,“一產业一研究院”格局也在天长加速成形:南京大学天长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南信大天长研究院已扎根,天康集团牵头的智能仪器仪表研究院、鑫铂集团牵头的合金材料研究院建设正酣,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已达103家。
这种战略布局,不仅為天长“智造”提供了不竭动力,更深度嵌入区域创新网络,并推动其向长三角“智造节点”蜕变。
如今,天长培育规上企业781家,数量全省县级第一﹔“四上”企业全省县级率先突破千家大关。在这裡,还孕育了独角兽企业1家、上市公司2家、百亿级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7家、高新技术企业3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78家,构成梯度合理、活力迸发的企业生态,全力从长三角的“地理边界”向名副其实的“智造节点”迈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