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北部战区空军某部雷达技师孙昌友:擦亮巡望空天的“眼睛”

时间:2025-09-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加把劲儿,马上就到山顶!”北部战区空军某部雷达技师孙昌友沉稳的声音透过山风,鼓励着后面的队友。他紧了紧身上的工具箱背带,步伐坚定地攀登着通往雷达站的最后一段陡峭石阶。

  当孙昌友背着沉重的工具箱匆匆赶到某雷达站时,已是晚上9点多。站领导见他风尘仆仆,劝他先去休息。“故障不等人,早一分钟修复就多一分安心。”孙昌友摆摆手,径直走进雷达方舱。

  故障排除,雷达重新发出稳定的波束,窗外已是晨曦微露。孙昌友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又检查了一遍数据是否正常,才回去休息。

  作为有着25年丰富经验的雷达技师,这样的经历孙昌友早就习以为常。高山海岛、戈壁边陲,数十万公里的巡修路,丈量着他守护祖国“千里眼”的执着足迹。在孙昌友心中,保障好每一部雷达,就是守护战斗力。

  在孙昌友刚担任雷达技师不久后的一次演练中,一部关键雷达突然“失明”。霎时间,指挥链路出现盲区,空情态势突然中断。情况的紧急、官兵的急切让孙昌友深刻意识到,护卫雷达装备,就是与时间赛跑,为胜利赢得主动。他和战友们顶着巨大压力,紧急排查、协同抢修,在最短时间内让雷达恢复功能,成功保障了演训任务的圆满完成。

  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驱动着孙昌友一次次挑战“极限”。在一次巡修任务中,雷达波束异常,故障点位于高塔的喇叭口。平台狭窄,高空强风呼啸,喇叭口在平台外缘,十分危险。没有丝毫犹豫,孙昌友同队友系紧安全带,克服强风带来的巨大压力,近乎悬空地完成了部件更换。“雷达就是‘千里眼’,我们决不能让眼睛蒙尘!”

  孙昌友不仅是技艺超群的维修专家,还是经验丰富的“金牌教员”。排除故障后,孙昌友常常会就地开设课堂。在刚修复的设备旁,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看,这里必须断电,卡扣要这样轻撬,这个信号异常往往意味着……”年轻的官兵围在他的身边认真听讲。现在,孙昌友带领团队整理的《雷达常见故障汇编》已更新到第7版,成为单位技术骨干的实用教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孙昌友多年保障生涯的深刻体悟,“帮一线带出过硬的自修力量,战时才能抢回决胜的每一秒。”

  山风掠过,巡修路继续延伸。孙昌友仔细清点工具,目光投向地图上的下一个坐标点。他的身影与脚下的巡修路融为一体,成为保障打赢链条上那枚坚实的铆钉。

  “很多人觉得维修是幕后工作,但换个角度看,这里何尝不是前线?”当被问及巡修感受时,孙昌友指向蓝天说,“天线每转一圈,祖国的空情图就清晰一分——守护这片天空的安宁,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顾瀚文 李 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