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未来几年现金才是手中的“硬货”?行长透露:要做过苦日子准备

时间:2024-02-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人们努力工作,积累财富,但随着财富的增长,他们开始担心货币贬值的风险。尤其是手头宽裕的人,他们希望通过投资来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然而,投资就像走钢丝,风险总是相伴而来。在投资领域,风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因为投资本身就伴随着风险。对于那些只想通过投资来抵御通胀的人来说,巨大的风险可能是他们难以承受的。

  此外,许多投资渠道的门槛较高,需要投资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盲目投资不仅可能无法带来收益,甚至可能损失本金。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尤为困难。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由于房价持续上涨,房子成为了许多普通人唯一的投资选择。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楼市的繁荣确实创造了一个辉煌的牛市。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房价犹如一列永不停歇的上涨火车。购房致富的故事在我们周围屡见不鲜,有些人仅凭房产投资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因此,房子在大众眼中成为了无可替代的保值工具,既可实现资产增值,又可出租获利。

  然而,过去两三年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现象便是房价开始步入下跌趋势。这无疑给众多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9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自此平均房价由升转降。我国的平均房价从2021年的高点11303元/平方米下滑至2023年底的约9600元/平方米。可见,这两年来平均房价的降幅已相当明显,而在某些地区和楼盘,房价下跌的幅度更是惊人。

  自2023年起,有关房价可能强势反弹的议论便甚嚣尘上。这背后的强大推动力源于国家再次出手援助房地产市场,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楼市刺激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放宽限购措施、降低房贷利率、减少首付比例、提升公积金额度和发放购房补贴等,均彰显了国家稳定楼市的决心。

  进入2024年初,各地的救市措施持续升级,进一步坚定了许多人房价即将反弹的信念。他们认为这是历史经验的再次验证。

  回顾过去二十多年,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曾多次陷入困境,如2008年和2014年,楼市均面临房价下跌、库存积压、房企负债率居高不下等挑战。而在那两次困境中,国家及时出台了楼市扶持政策,楼市迅速走出低谷,房价也快速反弹并再创新高。因此,许多观察家和分析师认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前的情况也可能预示着房价会迎来一波反弹上涨。

  过去的历史经验再次激发了人们对房价上涨的憧憬。审视过去的一年多,各级政府在楼市调控中积极作为,注入强大活力。特别是在2023年下半年,政策助力下,楼市初现回暖迹象,商品房成交量显着回暖。这无疑为投资者描绘了一幅诱人的房产投资画卷。

  然而,深入挖掘后,我们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尽管成交量上涨,但房价并未跟随其步伐,楼市库存依然高企,二手房库存数量更是持续刷新纪录。这显示出当前楼市回暖更多是交易量的提升,而房价并未真正回升,炒房客反而开始抛售房产。这与过去楼市回暖时房价上涨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是否应该投资房产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面对买房还是存钱的抉择,我们暂时无法给出明确答案。各方对房价未来走势的观点各异,如百花齐放。有人预测房价将继续上涨,基于大宗商品价格、人力成本和建筑成本的上涨等因素。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当前房价泡沫严重,更关心房价将下跌多少才能回归合理水平。

  那么未来几年,房价上涨还是下跌?目前看来两者都有可能,也都具备相应条件。为了揭开答案的面纱,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楼市的真实状况与内在逻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拨云见日,看清楼市的真实走向。

  长期以来,我们被告知我国住房资源充足。但真相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尽管总量看似充足,市场中流动的住房资源却相对紧缺。原因在于,大量房源被少数投资者掌控,并未有效释放到市场中,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房价居高不下。

  如今,楼市的真实情况逐渐浮出水面。新房市场库存积压,二手房市场房源泛滥,市场已悄然转向买方主导。这一变革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给房产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曾几何时,房产投资被视为稳赚不赔的买卖。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房产市场已不再是昔日的投资天堂。房价上涨速度大幅放缓,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下跌。投资者们开始警觉,房产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正在发生变化。

  持有房产,除了物业费、税费等显性成本外,还涉及资金成本、折旧等隐性成本。在房价上涨时期,这些成本或许被投资者所忽视。但在房价停滞或下跌时,这些成本便成为沉重的负担。

  随着房产税、租赁税等政策的逐步落地,房产投资者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新投资者犹豫不决,而许多老投资者开始寻求退出,房产市场的投资热情正在消退。

  但这并不意味着房产市场的末日来临。相反,这可能是房产投资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新时代,投资者将更加注重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而非简单追求高收益。真正具有长期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房产将成为投资者的新宠。

  目前我国楼市当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双面景象:一方面,众多家庭仍在寻找理想的住所,住房需求依然旺盛;另一方面,市场上的住房供应似乎又显得过剩,空置住宅不断增多。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正逐渐减弱,而住房供应却持续增长。

  据权威统计,我国城镇家庭中超过96.86%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且户均拥有超过2套房子。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住房不再是首要的忧虑。然而,与此同时,住房过剩的现象也愈发凸显,大量房屋无人问津,静静等待着市场的召唤。随着房价逐渐趋于稳定,这些过剩的住房资源无疑会对市场供需关系造成冲击,进而对房价构成压力。

  此外,我国生育率的持续下滑也在悄然改变房地产行业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的住房需求将大幅减少。特别是当00后逐渐成为购房的主力军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明显下滑。数据显示,与80后和90后相比,00后和10后的人口数量减少了1.03亿,且大多数00后和10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往往已经拥有足够的住房。因此,未来的年轻人对住房的需求将变得相对宽松。

  从上述三点明显可见,房价难以再复制昔日的单边上涨态势。尽管现有政策扶持楼市,但目的仅是稳定其发展态势。想要房价大幅反弹,实际上困难重重。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强烈。许多人在近两年房价回调后,深感手握现金的踏实感,甚至觉得它比钢筋混凝土更加可靠。那么,现金真的已成为当前的“硬通货”吗?一位资深商业银行行长提出了他的看法:我们有些人对钱的概念可能有所误解,认为货币在增加,就一直在寻找抗通胀的标的,只有把钱投出去才安心。但实际上,投资这东西,“十投九亏”,大部分别说赚钱,本金都可能亏掉了。

  显然,现金在现代经济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对抗通胀的压力,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项艰巨任务。过去,许多人视房地产为最稳健的投资产品以抵御通胀。然而,如今这一观念需重新审视。

  房子虽为财富象征,但转化为流动资金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否则,仅是账面数字,难以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对于2023年房地产走势,我认为多数房产已失去投资吸引力。普通家庭将资金存入银行、保持现金储备或更明智。

  当房产不再是“硬通货”时,稳健的现金储备带来安全感。此策略让我们面对经济波动时更从容和自信。对此观点,您怎么看?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