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当前,一些地方在干部培养上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有的年轻干部刚出校门就被安排到重要岗位,缺乏必要的历练;有的干部在同一个岗位一干十几年,得不到轮岗交流机会;还有的干部被频繁调动,难以深耕专业领域。这些现象反映出干部培养工作中的三个突出问题:培养机制不健全、成长路径不清晰、使用导向不科学。
一种是火箭式提拔。某县一名90后干部,工作不到5年就走上正科级领导岗位,由于缺乏基层历练,面对复杂局面时捉襟见肘。这种坐直升机式的提拔,看似重视年轻干部,实则害了干部。
另一种是天花板效应。某市直机关一位业务骨干,在副科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虽然能力突出,但因职数限制始终得不到晋升,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科学培养干部,需要建立三阶递进机制:基层墩苗期(2-3年)重在积累经验,中层锻炼期(3-5年)重在提升能力,高层培养期(5年以上)重在开拓视野。浙江省实施的双百墩苗计划,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项目、基层一线历练,取得明显成效。
干部培养不能只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而要在实践这个大熔炉中淬炼成长。当前尤其需要强化三种历练:
基层历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山东省要求新录用公务员首站必须到乡镇街道,5年内不得调动,确保干部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某市组织部门统计显示,有过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明显更得心应手。
急难险重任务历练。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一大批干部经受了考验、增长了才干。某县选派30名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3年后有28人因表现突出得到提拔重用。
多岗位交流历练。江苏省实施百名干部交流计划,推动机关与基层、部门与部门之间干部有序流动,既避免了岗位疲劳,又促进了干部全面发展。
培养与监督结合。建立干部成长档案,既记录工作实绩,也记录廉洁表现。某省推行双谈双签制度,干部任职前既要谈工作打算,也要谈廉洁承诺。
激励与约束结合。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某市出台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办法,对因探索创新出现的失误予以宽容,解除干部后顾之忧。
使用与储备结合。建立蓄水池机制,保持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某央企实施青年英才计划,按照1:2比例储备中层后备干部,确保用人时有选择、有比较。
干部培养是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部门科学谋划、久久为功。既不能急功近利搞速成,也不能论资排辈熬年头。要坚持实践标准、实绩导向,让干部在合适的岗位上成长,在适当的压力下进步,真正培养出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骨干力量。唯有如此,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张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