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梳滥嘻牡这条消息可靠吗?

时间:2025-08-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北洋军阀在历史上被强行分为直系和皖系,尽管这种划分仅仅是为了方便记忆而加上的标签,当时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阵营划分。北洋军的多支部队也曾在直系和皖系之间摇摆不定,甚至有些人曾在不同的时刻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例如,有一位特别的军事人物,他的角色在这段历史中尤为复杂——卢永祥。他曾在当旅长时属于直系阵营,而当他成为师长时又被归为皖系,最后甚至出任上海和浙江的督军。卢永祥的经历代表了北洋军阀的变动与复杂性。

  卢永祥的军旅生涯始于北洋军第五旅,这个部队原本属于第三镇,也就是北洋军的第三师。他担任旅长时,师长曹锟,而第六旅则由着名的吴佩孚领导。曹锟担任师长时,第三师的第五旅无疑是直系的坚定力量。然而,卢永祥与段祺瑞的关系却显得尤为密切,这在当时也是常见的情况。毕竟,段祺瑞曾是第三师的老长官,1904年武卫右军正式改名为北洋军时,段祺瑞便成为了第三镇的统制官,并且是第三师的首任师长。直到1905年,段祺瑞才调任第四镇,北洋军的第四师也与他结下了联系。尽管卢永祥是山东人,皖系依然偏爱招募山东的军事骨干。而在小站练兵时,卢永祥与段祺瑞便已有深厚的交情,因此在袁世凯去世后,他选择投身昔日老友的阵营。

  然而,民国初年,卢永祥并未固定在某一阵营,直到第五协改编为第十师时,他才算稳住了自己的位置。那时,他依旧是曹锟麾下的猛将,积极参与镇压革命党,堪称北洋军河北阵营的中坚力量。但更为复杂的是,在辛亥革命到护国战争的五年里,卢永祥的立场变化如同过山车一般。辛亥年,他联合同盟会的张绍曾、第二混成协的蓝天蔚、第三十九协的伍禄祯以及第四十协的潘渠楹等人,向清政府递交了一份电报,公开表达了革命立场。

  卢永祥与张绍曾的关系也并非偶然,张绍曾曾在第五混成旅担任正参谋官,并且是日本军校的留学生。袁世凯隐退后,张绍曾迅速升职,在辛亥年就成为了第二十镇的师长,是北方新军中的风云人物。在滦州起义的策划过程中,张绍曾计划将滦州的第二十镇作为第一军,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为第二军,而卢永祥所辖的第三镇则作为第三军,最后再联合第六镇和山西起义部队,共同推翻满清政权。而山东的北洋军第五镇也公开站队革命,表示将支持山东人民的选择。若这一计划成功,卢永祥无疑将成为革命的先驱之一。

  然而,事与愿违,吴禄贞的周密计划虽然堪比经典之作,却因袁世凯的刺客之手而化为泡影,蓝天蔚也因张作霖的夺权而未能成事。在这样的局势下,卢永祥毫不犹豫地反水,重新投靠曹锟,发动大规模的反革命行动,迅速恢复了袁世凯的信任。袁世凯不仅将他的部队从第三师中调出,并重编成第十师,还让他夺取了上海。因原本是旅级编制,卢永祥的部队很快便在淞沪护军使的职务下建立了自己的控制地带。

  袁世凯称帝时,卢永祥毫不含糊地积极支持,迅速被袁世凯封为一等男。袁世凯去世后,冯国璋试图收回上海的控制权,并将淞沪护军使杨善德调往浙江担任督军。对此,段祺瑞并不愿轻易放弃上海这块重要的战略地,他与卢永祥的关系也让两者成为了上海的控制者。上海的繁荣在当时已无需多言,仅靠妓女缴纳的花捐就能养活三个师的兵力。因此,卢永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选择与段祺瑞结盟,成为淞沪护军使,并在皖系的支持下又顺利当上了浙江督军,成为了皖系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永祥的身份不断变化,他并非北洋军中的个例,张宗昌、靳云鹏等人物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在直系、皖系和奉系之间游走,展现了极强的政治适应性。卢永祥凭借其“变色龙”般的能力,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中生存并成功崛起,堪称北洋军阀中的典型人物之一。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